低品质大户型遭销售危机 中国别墅大而不当?

        低品质大户型遭销售危机 “有面积无档次”是设计误区


  “有一户人家,上世纪90年代,三代同堂;后来,他们换了大房子;再后来,他们又为改善居住买房子,追求住得更舒适。”金都集团总裁吴忠泉说的这个故事,在很多家庭上


  演:那些带着中国四代同堂梦想的大户型,遭遇集体反思。


  诚如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卓刚所言,“有面积无档次”是我国户型设计一大误区。


  小户型无限风光


  争论焦点集中在春季房地产交易会上,官员、开发商、市民一致认为:当今市场,小户型难求。


  众多开发商热衷大户型开发背后,是小户型无限风光的画面。


  四月第三周,武汉房地产市场呈现的态势是:商品住宅成交的户型面积还是集中在90-120平方米之间,占到了整体成交量的39.92%,与之相对的是,140平方米以上的成交量占总量的9.88%。


  小户型受到购房者追捧显然不是阶段性的现象,三月的武汉楼市,也活跃着寻觅小户型的市民身影。


  市民甲,白领。寻房三月未果。只因户型太大,总价过高,无法承受。


  当市民乙盼望已久的剑桥·立方寓二期开盘时,500多位市民蜂拥而至。开盘第三天,230套精装修小户型中,180套房子各有归属。


  大户型诱惑依然


  大小户型的博弈,痕迹易寻。


  上世纪80年代,60平方米的三房已是大户型。2000年,人与户型的逻辑已成为:150平方米,三房,3个人。


  有人形象地说,中国人目前刚从“鸽子笼”式的小房子钻出来,又一头扎进“大房子”的误区。大,已经成为许多购房者炫耀的资本。


  然而,当商品房单价日益成为持续上升的小阳线时,盲目求大只会得不偿失。


  经过一个轮回,小户型又重回人们视野,以现代的姿态与大户型开始争夺市场,居然开始稳占上风。


  但是,市场规律告诉开发商,有人喜欢小户型,也一定会有人钟情大户型,过小的户型会令追求品质感的自住型客户失去居住的乐趣。


  滞碍大户型销售的,除了房价因素,肯定还有其他的缘由。


  均价低的大户型市场走俏


  市场也有曲折,近日开盘的日月山水现场,面积80—160平方米之间的中大户型也斩获330套的成交数,其首期推出的房源为400套。究其原因,均价仅2300元/平方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。户型小,总价低,正成为武汉市民择房的重要标准。


  一季度,武汉市商品房预售项目中,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占总量的63.6%。


  武汉别墅充满模仿痕迹


  “蜗牛壳是有生命的,但如果用蜗牛壳造房子,没有亲切感,也没有距离感,既不吸引你,也不拒绝你,死气沉沉”,国际建筑创新协会主席哈韦尔·皮奥斯(JavierPioz)说。


  二十年后,这句话恰适用于不服中国水土的别墅建筑。


  卓刚评议:中国别墅面积越来越大,而且大而不当。大是指面积的堆砌,不当是指不够讲究。


  的确如此,中国的别墅外形大多模仿欧美发达国家的别墅风格,别墅户型本地化十分艰难,户型设计始终难以自成体系。


  盲目的模仿正成为武汉别墅建筑的一种通病。


  市民渴望建筑“通天塔”


  生活经验教导开发商:别墅的消费者只有两种,暴发大户与精英一族。在关于大户型消费的讨论中,谁还在消费才是真命题。


  事实表明,暴发大户也好,精英一族也罢,选择别墅的标准通常很相近:一个有个性的居住空间。暴发大户要的个性是金碧辉煌,精英一族要的是独特环境。


  “造一座城和通天塔,以扬他们的名”,《旧约·创世纪》中巴别塔的典故演变为“标志性建筑”的起源。在武汉,谁能为大户型造一座塔,通往市民的内心?  

长江商报:记者 屈虹晖